第8届亚洲-大洋洲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大会暨2023年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康复评定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分论坛
10月7日,2023 AOCPRM暨CNMIA康复大会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大会设置了1场国际主论坛、1场国内主论坛、26场分论坛和15个学习班,来自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康复医学领域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共话健康未来。
开幕式现场
由湘雅博爱康复医院承办的康复评定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分论坛于10月7日下午举行。论坛邀请了亚洲-大洋洲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会主席、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励建安教授,长沙市医疗保障局龙飞处长,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康复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毕胜教授,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顾问燕铁斌教授,亚洲-大洋洲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前任主席台湾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名誉主席邓复旦教授(中国台湾),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副系主任(科研)郑树基教授(中国香港),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党委副书记、骨科临床康复中心主任任朝晖教授,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副院长王东副教授作主题演讲。分论坛主席湖南博爱医疗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俊教授致欢迎辞,200余名康复同道现场参会,4000余人线上观看直播盛况。
张俊教授致欢迎辞
龙飞处长以线上的形式,作《长沙市康复病种按价值支付模型》主题报告,分享了长沙市康复病种按价值付费支付模型的思路框架及对按价值付费大模型的设想,为大家介绍了康复支付改革长沙方案。
励建安教授作《以价值医疗为导向,以功能改善为核心的医保支付体系改革》主题报告,他认为功能改善是大部分疾病的医疗价值所在,分析了IRG、DRG、FRG三种医保给付模式的优缺点,并借鉴美国DRG发展的利弊,点出了我国当前医保体系的痛点、挑战和机遇。他以南京、无锡、张家港为例介绍了价值医疗研究思路,提出WHO-ICF是最好的失能评定标准和关键质量指标,并希望推动价值医疗能从康复专科医院拓展到各类康复医疗机构,从康复服务延申至所有医疗服务。
燕铁斌教授作《ICF康复组合(ICF-RS)在医保体系中的应用》主题报告,详细分享了ICD和ICF两种支付方式的区别与关联、ICF的标准结构的使用,以及实现ICF与医保对接的切入点、临床工作中如何使用国标的ICF-康复组合,让康复从业者对ICF在医保中的应用有了很清晰的思路。
王东副教授作《长沙市康复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康复评定的作用和要求》主题报告,他从长沙市医保康复病组改革的背景、付费机制、评估要求、量表及分数转化、信息化建设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毕胜教授作《美国康复评价体系与付费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主题报告,系统阐述了美国经过100年的康复医疗行业的发展及美国康复医疗医保支付评估工具-Care的使用情况。他认为,目前急性后期病人的康复付费和如何满足病人需求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郑树基教授作《康复评估的数字化管理》主题报告,介绍了中国香港康复评估的数字化管理,让大家了解了数字化管理可以给康复评估带来同质化、高效化、便捷化。同时,郑教授以较大的篇幅详尽的介绍了以职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管理评估为实践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方法,给相关领域工作者以启发。
任朝晖教授作《长沙市康复支付方式改革下的骨科病组评估方法及实例分析》主题报告,他从骨科康复病组的构成、康复入组出组的标准,评估的标准、康复流程,并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分享。
邓复旦教授作《台湾健康保险在康复科的支付办法》主题报告,介绍了复健医学在台湾的发展历程,以及医保对康复的整体支付方式,对大家大有启发。
此次论坛的举办,汇集了两岸三地医疗、医保专家聚焦康复界热点问题,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践经验分享,干货满满,现场学术气氛高潮迭起,掌声不断。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是一次康复支付方式改革经验的碰撞与融合,为康复同道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