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
2015年10月19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在武汉召开2015年医疗服务与社会办医创新发展论坛。会议宣传贯彻《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精神,研讨社会办医发展大趋势、社会办医投融资策略与实务、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营实践管理、把握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深化医改的进程中,汇聚社会力量,铸就健康中国。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格局,发挥非公立医疗在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服务管理指导中心主任赵明钢、处长张涛、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会长李月东、驻会副会长赵书贵、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副会长叶红、肖正权、协会办公室、会员组织部、学术培训部、人才技术服务部、投融资服务部和信息中心各部门负责人、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医院院长和医疗管理集团负责人、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医疗投资机构、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移动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代表、新闻媒体等约400人出席了全天的论坛。
此次论坛值第74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CMEF)秋季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设计制造技术(秋季)展览会上,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与国药励展共同主办。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服务管理中心主任赵明钢、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首席执行官叶红、北京北亚骨科医院董事长肖正权等、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央广集团、巴克莱投行、普华永道等国内际知名机构等多位专家发表了专题演讲。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服务管理指导中心主任赵明钢发言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服务管理指导中心主任赵明钢说,随着今年国务院陆续出台一系列深化医改的重大政策措施,医改各项重大政策的顶层设计基本成型。接下来好的政策,要靠落实。发展社会办医、扩大供给和优化资源配置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发展医疗机构,推动形成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优化结构,满足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需要提高现有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内涵发展,医疗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
赵明钢透露,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指导下,医疗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已联合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在未来3年时间,共同在全国社会办医疗机构中深入开展让人民群众“放心选择、满意服务”的主题活动。在“诚信自律、规范执业管理、保障医疗服务品质”这三个方面,倡议履行12项承诺。赵明钢说,医管中心和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正在联合相关产业协会等,制定全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考核评价标准,对诚信规范经营、优质服务的社会办医疗机构进行宣传表彰,树立社会办医的正能量和良好品牌。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发言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指出,从2010年至今,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规模、数量、服务量都有较大提高,如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数量在全国医院总数的占比由33%以上增加到50%左右。今后社会办医还将享受一系列好政策,如审批手续简化、医保等政策放宽等。非公立医疗机构要与公立医院走差异化的道路,朝专科专病、医养结合、移动互联网医疗等方向发展,发挥非公立医疗在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郝德明说,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针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薄弱环节,为非公立医疗机构输送科学管理、学术研究、医疗技术和卫生人才。依托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建立网上医药集中采购信息平台、行业征信直报平台、诊疗数据共享平台、云HIS平台、医疗保险平台和卫生人才服务平台。建立全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卫生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和医疗产业投资基金。协会还要开展非公立医疗机构人才现状与发展战略、建立非公立医疗机构评审评价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研究员做了中国社会办医发展大趋势的主题报告。朱恒鹏教授以台湾医疗服务体系发展为例,说明中国大陆的非公立医疗发展前景广阔。1970年代后,以长庚医院集团发展为标志,台湾的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办医开始蓬勃发展。目前,台湾84%的医院为非公立医院,64%的病床在非公立医院,97%为私立诊所。台湾已经形成了非公立医院占主体的医疗服务格局。朱恒鹏教授分析了新常态下公立医院的走向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机遇,为非公立医疗走出发展困境提出对策。一方面经济增速下降,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医保筹资增速放缓,医保基金穿底压力增大,同时患者需求越来越高,医患关系紧张,患者“挑剔”,“聪明”的患者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医生多点执业、社会资本办医渐成气候,互联网医疗蓄势待发。朱恒鹏研究员认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应看清大势,理清适宜的发展模式,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致力于声誉建设,并从多维度利用互联网平台:培养根植内心的服务意识,形成科学的营销模式、人才引进和培训新思维。建立平台思维,寻找各种合作共赢方:如政府、医保、医药企业、医生集团等。创建新型的医疗服务业态,如诊断中心、第三方检验中心、手术中心、连锁诊所、移动互联网医疗等。充分发挥民营机构的在经营、用人和分配自主权上的体制优势,优化管理。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带来的机遇。力争弯道超车,探索医药电商、移动互联网医疗以及与医药企业和保险公司合作的新模式。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首席执行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叶红发言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首席执行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叶红介绍了武汉亚心16年成功发展历程。该院在打造一所全国闻名、先进的心脏病专科医院的同时,2010年全资收购非国有的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2011年全面托管国有综合二级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开创民营医院托管公立医院先河,并用5年时间将该院打造成为一所具有专科特色的三级综合医院。
北亚骨科医院董事长、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肖正权发言
北亚骨科医院董事长、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肖正权以该院30年发展之路为例,分享了医院战略、企业文化、管理执行力、人才发展、以患者为中心服务至上的理念和实践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2010年北亚骨科医院被授予北京市模范集体的称号,是获此殊荣的唯一的一所民营医院。
论坛上,中信医疗总裁助理、中信汕尾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王为、巴克萊中国医药行业投资银行部董事丁丁、清华大学医疗管理研究中心、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普华永道医疗行业咨询合伙人邢立萍女士、上海梵康医疗集团董事长刘效杰、环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沈春晖律师、央广集团传媒发展总公司原执行董事、原央广广告总经理周伟先生、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人才服务部主任张苏华、健康之路(中国)信息技术公司董事长张万能、明天国际企业机构董事长潘仁进等围绕社会办医投融资及实务、社会办医运营实践与互联网+医疗发展新趋势等热点议题,通过政策解读、趋势分析、创新模式和最佳实践案例分享等,就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以及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创新创业投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