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召开地方协会负责人工作座谈会

专委会新闻 / 2016-12-19 15:42:16

地方协会负责人合影

2016年12月11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在杭州召开地方协会负责人工作座谈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驻会副会长赵书贵、副秘书长林庆贤出席会议,12个省区市地方协会负责同志、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各部门工作人员等30余人参加会议,赵书贵副会长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主要议题是,加强与地方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包括社会办医协会)的工作沟通与交流,介绍工作情况,总结工作经验,听取工作意见和建议,做好行业服务与管理工作,促进非公立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办公室主任张平、副秘书长林庆贤、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佳晨分别介绍了协会工作开展情况,非公立医疗机构社会信用等级评价、服务能力星级评价工作情况,人才信息平台建设情况。参加会议的各地方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社会办医协会)也分享了各自的办会经验,提出了工作意见和建议。

北京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赵锡银副会长发言

北京赵锡银副会长发言,介绍了北京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定位三手,做好服务的工作经验。北京现有民营医疗机构4142家,医院432家,床位占20%,诊疗服务占12%。一是做好政府主管部门的得力助手,熟悉政府关于民营医疗发展的政策法规,与卫生计生委有关职能部门建立互帮互助的友好关系,参与相关部门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工作指导检查,参与对非公立医疗发展的政策法规制定、解读宣讲,参与卫生计生委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应急事件的处理工作。二是做好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好帮手,深入医疗机构进行现场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召开专题会议,探索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法人负责人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组织非公立医疗机构互相学习和经验交流,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依法经营、规范管理、诚信自律。三是做好优秀品牌的有力推手,推荐优秀品牌医院,推动医院开展信用等级评价与能力星级评价工作的开展,成立各种专业专委会,推荐专科特色突出、服务能力及管理水平高的医疗机构担任主任委员,发挥学科引领的作用,开发信息平台,进行新闻发布,扶持正能量。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闫东方会长发言

上海闫东方会长发言。介绍了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成立7年来的工作经验。上海市现有社会办医疗机构1715家,其中医院212家,门诊部757家,诊所725家,临床检验中心21家,会员单位占全市社会医疗机构的92%。上海协会旨在建成和发展一批有一定规模、一定社会影响、一定品牌特色的社会医疗机构,建立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公立和社会医疗机构互补发展、有序竞争的多元化办医新格局。鼓励社会资本优先发展高端医疗和医疗资源配置薄弱的基本医疗服务领域,鼓励社会资本优先发展医疗资源配置薄弱的区域、有床位增量额度的区域、需要设置医疗机构的人口导入的区域。注重加强组织建设,着力民主科学办会,注重行业维权发声,着力优化执业环境,注重行业规范自律,着力塑造良好形象,注重彰显学术引领,着力提升内涵水平,注重形成创新抓手,着力激发竞争潜能。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原则,召开会长办公会、常务理事会、理事会,建立区县分会例会制度、秘书处工作会议制度等各项会议制度。上海协会还承接一定的政府职能工作,开展调研座谈会议,为政府部门积极建言献策,为本市社会医疗机构医技人员打通职称晋升渠道,自2013年起协会受理本市社会医疗机构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申报工作,每年组织非公立医疗机构申报科研继教项目,推荐非公立医疗机构行业先进代表,联合银行为社会医疗机构提供金融服务。

上海协会依托上海市卫生监督所,加强对社会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防范的管理,协会对不良积分达6分者实施警示。依托上海市企业诚信建设组委会,主抓社会医疗机构诚信建设,目前获得企业诚信建设单位称号的有136家。依托上海市医保办,主抓社会医疗机构医保定点推荐、日常协调管理和定期培训,目前上海社会医疗机构医保定点单位已有180家。依托上海市临床质控中心,主抓社会医疗机构医疗护理质量监督和质控培训。注重学术引领,举办协会管理年会和社会办医浦江圆桌论坛等平台开展学术交流,组织会员单位赴国内外优秀医院考察交流,与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紧密合作交流宣传。重在加快优势专科、特色专病及人才队伍的建设,开展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星级评审,加强行业自律。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郝德明副会长兼秘书长发言

郝德明副会长强调,一是为了总会2017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尚未成立地方协会的省区市,积极做好协调汇聚人才及准备工作,加快地方协会的成立,需要总会给予支持和帮助协调的应当及时沟通信息;二是已成立的地方协会经费不足的问题,主要靠自身积极工作,争取多方支持,总会也将设法通过介绍企业合作等方式予以帮助;三是关于地方政府不够重视非公立医疗机构,医保报销比例不统一等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协调国家社保部门、地方社保部门了解非公立医疗机构面临的实际情况,逐步加以解决。四是我们要学习北京、上海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促进社会办医发展的工作部署,积极协调地方卫生计生、发展改革及民政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争取得到工作支持;五是做好非公立医疗机构社会信用等级评价、服务能力星级评价的宣传动员工作,2017年我会要全面开展双评工作,希望各地非公立医疗机构积极申报,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社会信用的提升,加强诚信自律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争创让群众满意、政府满意、医务人员满意、社会满意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