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国家医保局印发了《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今年4月印发了《关于做好支付方式管理子系统DRG/DIP功能模块使用衔接工作的通知》,至此,我国医保支付改革工作步入新的区间。为积极引导我国社会办医行业医保工作紧跟国家医保改革步伐,管好医保这条“生命线”,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指导,协会卫生健康人才分会主办的新医保支付改革下医院精益运营发展主题研讨会,于5月28日以互联网直播的方式圆满召开。
研讨会由协会医院管理分会会长丁剑主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卫生健康人才分会会长王炜代表主办方分别做了精彩讲话及致辞,会议邀请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保障研究部副主任、国家医保CHS-DRG技术指导组专家、国家医保局DRG付费技术指导组组长朱兆芳女士,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世纪坛医院暨首医大肿瘤医院副院长、国家DRGs质控中心临床应用组组长闫勇教授,及武汉儿童医院财务部主任封厚利女士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案室主任王炜杰女士分别从政策、理论、实操及案例多个方面向参会的28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详尽讲解了医保支付改革的过程及发展方向。下面为活动详细报道。
郝德明在讲话中提出,协会作为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唯一从事社会办医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有责任,也有义务切实帮助医院紧跟国家医改的步伐,不断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提高行业对医保付费改革政策的理解水平和经办能力,合法依规使用好国家医保基金。协会于2021年与《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医保基金监管蓝皮书:中国医疗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发展报告(2021)》,并在其中提出了《关于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管理体制的思考》专题论述,引发了行业高度关注。为此,社会办医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深刻领会医保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思想,积极开拓创新,为医保支付改革事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王炜在致辞中说道,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医疗健康领域的政策出台,无疑对医院运营管理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人力成本的增加,医疗成本持续刚性增长,在组织创新缓慢的情况下,行业亟需寻找新的突破口。我们要引导医疗机构,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方向上,在如何提高水平、优化诊疗方案、开展适宜技术几个方面着手,共同探索医保控费管理、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医疗人才管理标准、商保、医师评价体系等方面,共同为遵循“健康中国”战略,积极推动中国社会办医疗行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创新,为共同提升中国社会办医疗机构运营管理和人资建设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丁剑在会议主持中表示,国家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应当引起社会办医行业的积极响应,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应首当其冲,去学习理解国家医保支付改革的重要思想及目的意义,要认识到医院的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是本次改革的核心,尤其是在数据信息化时代,社会办医院未来三五年内一定要重点抓数据,若是没有具备相应的能力,社会地位、收入都将会受到影响。同时,在医保支付改革过程中,信息化是基础,同时也是行业软肋,希望参会人员通过本次活动,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不是选项,是新医保支付改革工作的入场券。
朱兆芳从CHS-DRG付费试点实施进展及DRG付费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两个方面讲解了DRG付费实施的具体工作与医院如何参与及提升DRG付费工作的过程。她首先指出了在医保支付改革中应对的包括病案质量、医疗行为、医疗费用、医保政策及监管等关键环节,她也呼吁广大社会办医疗机构早进来、早准备,迎接新常态。同时,她还列举了北大医院、武汉中心医院、天津中心医院三家医院在开展DRG付费改革工作中,如何作出积极的调整,让医保付费改革成为医院提升的帮手。
闫勇以DRGs-PPS与医院信息化建设为题,从对医院管理制度变革的影响及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如何开展两个方面,与大家详细讲解了医疗机构对接编码、首页质量、病案内涵、信息化升级、DRG合理性、药耗管理、流程管理与信息化集成化平台建设8个主要应用和提升的管理方式。他同时提出,DRG质控系统也是能够从宏观层面的外部管理制度和微观层面的院内管理制度全面促进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的重构,并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提升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
封厚利通过DRG支付下医院运营管理创新探索,介绍了武汉儿童医院在开展DRG支付改革工作中的主要变革。她介绍,通过DRG付费改革,医院已经正式进入了重视成本、重视成本核算、正式按病种角度的成本控制时代,成本已经成为医院盈亏的关键。在改革过程中,医院经历了以内控落地和信息化建设为核心的两个建设阶段,迎来了以全面运营管理规划为指引的新时期。她还以专科专病运营的角度为大家分享了同病同治、同治同项目、同项目同消耗、抓重点病组的四个工作思路。
王炜杰分享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在DRG/DIP付费模式改革中对术式影响及思考,她首先为大家讲解了DRG与DIP两个不同付费模式之间的区别。她介绍,DIP是以患者的治疗方式为核心,不同的治疗方式会影响DIP入组暨医院所获得的费用,而手术中使用的耗材决定医院的结余,DIP更加考验医生、编码员、财务、医保及信息化的多方协调能力,从而带来医院内部运营管理机制的根本转变,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
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举办,切实加强社会办医疗机构医保管理能力,提升医保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引导社会办医疗机构改变粗放式、规模扩张式运营机制,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内部成本控制,更加注重体现医疗服务技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