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康复医学会委员会关于“康复服务行”活动的实施方案

政策法规 / 2021-03-31 14:56:21

经中国康复医学会党委研究,决定自2018年起,在全国范围持续开展“康复服务行”活动。为保证工作顺利有序推进,不断提高活动质量效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严格执行中国科协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社团党组织建设、发挥科技社团广大党员为社会服务的模范作用的规定,认真落实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要求。坚持以服务群众健康为目的,以加强社会公益性康复服务为起点,以促进康复医学事业发展为核心,以学会党组织和党员为主体,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学术等优势,认真履行服务职能,广泛凝聚社会力量,统筹谋划,综合实施,努力为社会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科学、有效、方便的康复医学服务,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贡献。

二、活动主题、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活动主题

活动以康复服务、健康中国为主题。

(二)基本原则

活动坚持公益服务的总体定位原则,切实有效的目标效果原则,自愿支持的经费筹措原则,严格规范的管理监督原则。

(三)主要内容

活动由康复医疗服务、康复科普服务、康复培训服务、康复科技服务、康复学术服务、康复人才服务、康复管理服务、康复产业发展服务等8个方面构成,并随着探索实践不断充实完善。

三、组织机构、实施方法和阶段步骤

(一)组织机构

1. 中国康复医学会党委是活动的主办机构。

2. 中国康复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党支部是活动的执行机构。

3. 各省、市、自治区康复医学会党支部,社会各界相关机构组织,是活动的协办机构。

(二)实施方法

1.集中领导。活动由学会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各执行、协办机构具体实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思想引领、组织保障作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特点和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凝聚各方资源,形成强大合力。

2.计划牵引。各执行和协办机构,每年年底制定翌年活动计划,报学会党委审核批准。应保证计划的完整性和可执行性,明确目标要求,细化活动内容,制定方法措施。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全面服务的基础上,将重心下移到老、少、边、穷地区。

 3.经费支撑。学会建立“康复服务行”活动基金,并由学会基金办公室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基金管理办法》实施统一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坚持筹措合法、自愿支持的原则,坚决杜绝以盈利或个人牟利为目的行为。

4.机制保障。学会党委将“康复服务行”活动纳入重要议事范畴,并作为学会为社会服务的硬性指标任务,抓好经常性落实。每年召开学会党委扩大会议,总结当年活动,表彰先进个人和团体,部署翌年任务,并举办授旗出征仪式。

(三)阶段步骤

活动逐年开展、分段推进。

1.计划阶段。12月底前,各执行、协办机构研究制定翌年“康复服务行”活动计划,并附具体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上报学会党委研究批准。如确需对活动计划进行调整,应在活动当年9月底前,将调整计划和说明报学会党委审批。

2. 筹备阶段。2月底前,各执行、协办机构按照学会党委批准的活动计划,开展人员、物资、经费、技术等各方面准备工作,具备开展活动的基本条件。

3. 实施阶段。3月份至11月份,各执行、协办机构全面开展活动,活动可集中连续开展,也可分批分类推进。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将活动小结(含文字和图片材料)上报学会。活动期间,学会视情安排人员调研、检查和指导。

4. 总结阶段。12月份,学会党委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总结当年活动情况,部署翌年活动任务。择优选取相关执行、协办机构上台交流先进经验做法。举行表彰、授旗仪式。

四、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会成立专门机构,强化对“康复服务行”活动的管理指导,保证活动的正确方向。各党支部要指定具体负责人,明确职责分工,细化标准要求,抓好跟踪问效,扎实开展好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康复服务。 

(二)推进联创联动。“康复服务行”活动涉及学会上下和社会各层各面,必须密切协作,共同推进。学会党委将加大协调联系力度,努力营造多方面关心支持的良好局面。各党支部要积极主动畅通协作沟通渠道,保证活动有序、顺畅、高效运行。

(三)完善制度建设。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结合“康复服务行”活动内容和特点,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并不断固化行之有效的做法。建立评估体系,坚持跟踪监督,定期组织评估和总结,择优推广经验,及时纠偏问责,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四)抓好宣传造势。充分整合学会宣传资源,有效利用总会和各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等活动,以及学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对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协调国家媒体、动员社会媒体积极参与宣传工作,为活动和康复医学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